景德镇是江西省东北部的一个市镇,地方不大,但名声很响。不论古今中外,都知道景德镇是个著名的瓷器产地。
景德镇在东晋时叫新平镇,唐武德四年改镇为县,乃称新平。因位于昌江之南,所以又叫昌南镇。到北宋真宗时,才改名为景德镇。
宋代是景德镇窑制瓷业的发展时期。《陶录》说:“景德镇窑宋景德年间烧造,土白壤而植,质薄腻,色滋润。真宗命进御,……质器尤光致茂美,当时则效,著行海内,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,而昌南镇之名遂微。”“景德”是真宗皇帝的年号,《江西通志》记载“宋景德中(公元1004-1007年)置镇,始遗官制瓷贡于京师,应官府之需,命陶工书建年景德镇于器……”从此以后,这个地方就取名景德镇,并一直沿用至今。
相传公元998年,宋真宗越恒继位,时年三十,即位时有得力大臣寇准等辅佐,经济有所发展,但真宗好事奢华,不思进取,辽兵时时进犯。景德镇元年(1004年)秋,辽圣宗萧太后率军二十万大举南侵,直逼澶州(又名澶渊,今河南濮阳),威逼汴京。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勉强率军抵抗,登上黄河岸边的澶渊城楼上,御驾亲征,士气大振,打了胜仗。可是这位北宋统治者无心抵抗,一心求和,最后接受了不公平的条件,这就是历史上的“澶渊之盟”。
说起这个议和条约,北宋虽损失不少金、银、绢帛财物,却未失去一寸土地。过去无论古今中外,打败了仗都难免要丧失土地,而这次为何寸土未失呢?民间有个动人的传说,认为是瓷器立下的功劳。传说辽邦那位萧太后,可非一般人物,堪称女中佼佼,她文武双全,戎装是英姿女将,粉妆是倩雅淑女。她自幼向往中原文化,喜琴棋,爱古玩。十年前杨继业抗辽被困陈泉谷口(山西朔县南),辽军将抢掠到的一只民间影靑贯耳杯献她。她见此杯如玉般华彩,爱不释手,视如珍宝,可是在军旅途中不慎打破,深以为憾,就连瓷片也舍不得丢弃。这次议和,想到机会来了,她向议和使者出示贯耳杯瓷片,提出若能在三月内烧出这种莹润的瓷器二十万件进献,即可不要可让一寸土地。宋君一看瓷片,大吃一惊:“这样的宝瓷到哪里去造?”这时一个懂得古玩的大臣细看瓷片之后说:“启奏皇上,臣从这瓷的色泽质地看出,只有江南新平镇的‘霍窑’可以造出。”真宗一听,急忙遣使带着谕旨,飞马催舟,日夜兼程赶到了新平镇。但见此地水秀山清,资源丰富,窑火熊熊,出产的瓷器琳琅满目,同样色泽的贯耳杯随处可见,不禁满心欢喜。经过使臣的监察院制,不出两月,就生产出了各式青瓷器三十万件,并火速催舟运到了汴京。真宗看了这么多珠光宝气的瓷器,大喜过望,忙提出二十万件提前交货。萧太后一见,自然是欣喜不已,议和成功,降旨撤退了全部人马。
真宗龙颜大悦,加封了使臣,并派出监窑官到新平镇,发展瓷业生产。自此,新平镇烧制出的精美瓷器都在年款上书有“景德年制”,这样一来,天下咸称景德镇瓷。得到真宗御许,把新平镇改为景德镇。在封建年代,中国有四大名镇(朱仙镇、佛山镇、汉口镇、景德镇)而以皇帝年号封镇压者,只有景德镇独享此誉,从此景德镇更名震寰宇了。